跳到主要內容區

身與心的流動──淺談舞蹈治療

身與心的流動──淺談舞蹈治療/ 台灣舞蹈治療協會副秘書長 朱慶琳(轉載自成大醫院『康復通訊』93年11月第38期)

當與別人提到舞蹈治療時,最常見到的反應是:「舞蹈治療?那你們都跳些什麼舞啊?」我可以想像當下在他們的腦袋裡,浮現了一大群人跳恰恰或者芭蕾的情景,手腳秀出高難度的姿勢,做著非常人的動作……接下來可能再問的問題就是:「舞蹈治療治什麼啊?」

其實在身心一元的觀點愈受重視之後,舞蹈治療(或稱舞蹈動作治療)這個始終被歸類在另類心理治療的取向,也就引發了更多人的好奇。首先必須先澄清的是,舞蹈治療並不是以特定某種舞蹈種類來進行,也不是以運動健身、情緒發洩(如拳擊有氧)或身體矯治為目的,這當中沒有「教導」,自然也就不會有一大群人練習舞蹈動作這回事了。那麼,舞蹈治療究竟是什麼?又如何進行呢?

要了解以上的問題,必須先從舞蹈治療的緣起說起。在歐美,舞蹈治療約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就開始崛起,一方面由於大量增加的退伍軍人罹患身心症狀的治療需求;另一方面則由於社會愈趨多元化及疏離,且舞蹈的發展突破了以往古典式的限制,這些都增加了民眾及醫療體系對舞蹈治療的接受度。從一開始的純舞者進入精神科或心理衛生機構工作,到如今各心理相關專業人員的加入,舞蹈治療在歐美已經是具有認證制度的專業治療模式了。從樣的背景脈絡下來,美國的舞蹈治療師對舞蹈治療下了這樣一個定義:

舞蹈動作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使用動作的過程,進一步整合個人的生理、情緒與認知。

我們可以看出這樣的定義隱含以下假設:第一、動作是與個人的生理、情緒與認知相關的;二、動作的過程,可以改變個人內在狀態。而這些假設,又源自一個最基本的核心理念──身心是互相影響的。既是如此,「動作」在治療中就變得不可或缺,而動作的過程,則包含了藝術性創造。這樣的說明或許很抽象,實際上案主在這當中究竟會經驗到什麼呢?以下是一位動作者在動作過程中的經驗分享:

我覺得這樣走好累,胸腔的感覺是那麼的滯閉,身體是那麼的無力,沒有能力,我感覺不到我的生命力,而我只能,硬硬地稱起我的肩背……原來我就是這樣啊……眞的好無奈……我的生活就像這樣,我完全無法改變……

我原來可以這樣動,跳起來的感覺是那麼舒服!我好像又回到了從前,當我把身體完全伸展打開的那一剎那,我忍不住哭了,我好像完成了一個心願,我不再是以前那樣,我終於能夠這樣做了……

從純粹的動,到如上例中「轉化」或「改變」的發生,並不是像是「神蹟」般的自然發生,而是需要「場境」的形成,由一位經驗豐富、且對身體敏銳的舞蹈治療師從旁協助。不同的對象如慢性精神病友、憂鬱症、失智症老人、癌症患者、兒童或一般成人等,所使用的技巧或方式、團體或個別進行等均會有差異,所需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治療的進行也絕非僅是「動」而已,而必須基於心理學理論。所以我們可以說,跳跳舞可以紓解壓力,但卻不適合說,跳跳舞就是在進行舞蹈治療。

在國內,由於心理衛生較遲受到重視、以及對舞蹈的社會價值觀等影響,使得舞蹈治療這個不算嶄新的觀點,雖然已經在國內發展了廿年,其普遍性與被接納性仍遠遜於其他表達性藝術治療如繪畫治療、音樂治療等,更枉論其他「正統」的心理治療了。不過也正因如此,舞蹈治療在國內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於當其他的心理治療方式不適用的人們來說,舞蹈治療提供了另一個可能性。
_google7405f394eecafd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