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太大塊的牛排,吃不完的焦慮--談畏懼症

太大塊的牛排,吃不完的焦慮--談畏懼症 /成大精神部 陳柏熹醫師 2006.05.15

我討厭和別人一起吃飯,我害怕飯吃不完,畏懼想吐的感覺。每個人在一生當中多多少少都會碰到一些令他畏懼的事物,不同文化背景和生長環境也可能造成特殊的畏懼對象,它可能是某一種動物 (如蛇、蟑螂)、人物、特殊物品 (如電線)、特殊處境 (如高處、空曠處、黑暗處或人群聚集處)。而「害怕」是生物與生俱來的本能,它可以使生物們迴避或防備危險情境,也可以召喚可能的保護,有時更可以激發力量來面對險境。因此,我們都會有害怕的時候。然而有些人的害怕會如影隨形的持續困擾著他,並且影響到他的日常生活。

我今年二十四歲,天真、夢幻、依賴。自小住在家中,直到考上大學後離家到南部就學,轉眼已是大四學生。幾個月前搬家後因為認床且覺得沒安全感,因此開始夜夜失眠,開始回想起大學聯考前常因為考試壓力而覺得緊張,一吃東西就覺得沒胃口且會想吐,但考完聯考後這一切就自然恢復,自然也就忘了這回事。

但在一年多以前不知為何又開始害怕吃東西,因為每次吃東西的時候都怕吃不完,所以最後會變成會不想和別人一起吃飯,總希望每次都可以躲起來吃飯。

上週與家人共餐時,一看到桌上的牛排就覺得又要發作了,心中深深害怕吃不完又會想吐,但家人卻不知道。回想起這段時間總拒絕朋友的邀約,對朋友深深感到愧疚。我覺得自己越來越神經質,常常以為自己的手機在響。心想,這樣過下去實在太痛苦了,還是再找一天去看醫生吧。

上對這些不適當的恐懼及該恐懼所衍生的焦慮感稱為「畏懼症」(phobia)。站在臨床精神醫學的角度上,我們想知道何種程度的畏懼是病態的?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1)畏懼或害怕的程度超過一般人的反應了嗎?例如我們和陌生人一起吃飯時多少會有些不好意思,但小文她嚴重的焦慮總會誘發身體的嘔吐反射,已經超過一般的反應。

(2) 畏懼的對象於心裡牢不可破,甚至於只要想到該對象就會恐懼起來,但個案並無法控制自己不去想到它。而且在情境未發生前就會有預期性的焦慮。

(3) 畏懼程度嚴重而經常發生,以致於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和社會功能。例如,小文因為用餐時總是怕吃不完,也因此她和別人一起吃飯時都害怕萬分,也因此對家人朋友感到愧疚。

以上三點是臨床醫師用來判斷某個人的畏懼是否已達到病態程度的標準。目前習慣把畏懼症分為三大類別,其一是單純畏懼症;其二是社交畏懼症;其三是懼曠症。在都市社區內年滿18歲以上的人口中,每一千人中有42人患有任何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畏懼症,其中36人有單純畏懼症,6人有社交畏懼症,11人有懼曠症。如果你對於某件事物的害怕,已經嚴重到讓你感到十分痛苦,或是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及職業功能,那麼你可以考慮到精神科求診。精神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會針對你的病情提供適當的協助,在藥物及心理治療方法的幫助下,讓你脫離驚恐莫名的可怕日子,重享美好的生活。
_google7405f394eecafd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