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協助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與青少年
有效協助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與青少年/ 蔡孟倫、陳信昭/轉載自成大醫院『康復通訊』93年7月第37期
一、何謂選擇性不語症
選擇性不語症是一種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的疾患,兒童具有足夠的理解與口語表達的能力,但是卻選擇在特殊的社會情境下拒絕說話。這種疾病並不常見,臨床上大概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學齡兒童會被診斷為選擇性不語症。此障礙直到入學後才會受到臨床的關注,有些個案只持續數月,有些卻常達數年之久。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常用姿勢、點頭、推扯、或單音節的發音來代替語言的溝通,或甚至全然不對某些人說話。而除了在某些情境下的沈默外,其它特徵尚有極端害羞、害怕尷尬、社會隔離或退縮、執著、強迫行為、對立行為、易怒、遗糞、遺尿等特質。
因為不語的行為限制了交談練習的機會,而其語言能力有可能因此而有發展遲緩的現象。選擇性不語症亦常和焦慮疾患共病,尤其是社交焦慮症,而發生在女孩身上的機率比男生高。臨床上較容易和選擇性不語症一起出現的疾患有遺尿症、遺糞症、強迫傾向、憂鬱、發展疾患、溝通疾患、焦慮疾患。
選擇性不語症的病因到目前未明,但普遍認為是多重病因,從先天氣質到創傷事件都可能跟此疾患有關;以家庭系統觀點來看是在家庭環境中過份壓抑兒童說話,也有一些是母親過度保護所造成;而行為學派認為不語行為是經過負向增強而學習得來的,是一種可以控制環境的習得行為。
在衡鑑上治療師要得到兒童的成長、疾病史,更要蒐集有關語言發展的資料,仔細瞭解在何種情況下兒童會沈默,而在何種情況下兒童會說話。兒童在家中使用的語言的情形應該也要被觀察。此外,臨床工作人員可直接觀察兒童的非語言行為,如兒童與遊戲材料的互動,同時也會對兒童與父母和治療師的互動進行評估。
二、治療策略
有很多不同理論導向的治療文獻都認為,治療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時,強迫他說話是沒有用的。目前的文獻或證據認為,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若超過十歲才接受治療其預後並不樂觀。大部分的治療性介入是一個漸進式與支持性的歷程,這個過程從非語言性逐漸轉到語言性。
在選擇性不語症的治療運用策略上,心理動力取向治療將焦點放在消除沈默行為的內心衝突,但治療的時間相當地長;家族治療取向者認為沈默的原因在於不當的家庭互動,並以沈默的形式表現在兒童身上,因而主張治療是以矯正這種不當的家庭互動為目的,但是在兒童不語症狀上改善的療效卻有限。
行為取向的治療著重於致力協助改善選擇性不語症兒童說話,常用的行為治療方式是行為塑造,逐步地增強鼓勵兒童說話,使兒童的溝通行為愈來愈接近說話。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能夠掌控自己不說話,所以要改變此觀點就要讓他們能掌控自己的說話。因此治療提供了機會讓兒童可以作局部的改變,讓兒童感覺掌控的感受以及對說話的控制。
而以學校本位的治療計劃可從以下著手,來有效協助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與青少年
選擇性不語症是一個很複雜的疾病,治療方式也很多。除了上述幾種心理社會治療之外,若症狀嚴重,常用的藥物治療是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藥物,有時可改善其社會焦慮,並使不語行為得以改善。選擇哪一種類的治療方法,則要考慮很多因素,包括兒童的年齡、發展的階段、沈默的程度、沈默所扮演的角色、家庭動力、先前的處理情形,以及父母的動機和合作的程度。不語行為持續愈久愈難治療,所以及早發現並由專業人員協助治療,是協助選擇性不語症的不二法門。
一、何謂選擇性不語症
選擇性不語症是一種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的疾患,兒童具有足夠的理解與口語表達的能力,但是卻選擇在特殊的社會情境下拒絕說話。這種疾病並不常見,臨床上大概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學齡兒童會被診斷為選擇性不語症。此障礙直到入學後才會受到臨床的關注,有些個案只持續數月,有些卻常達數年之久。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常用姿勢、點頭、推扯、或單音節的發音來代替語言的溝通,或甚至全然不對某些人說話。而除了在某些情境下的沈默外,其它特徵尚有極端害羞、害怕尷尬、社會隔離或退縮、執著、強迫行為、對立行為、易怒、遗糞、遺尿等特質。
因為不語的行為限制了交談練習的機會,而其語言能力有可能因此而有發展遲緩的現象。選擇性不語症亦常和焦慮疾患共病,尤其是社交焦慮症,而發生在女孩身上的機率比男生高。臨床上較容易和選擇性不語症一起出現的疾患有遺尿症、遺糞症、強迫傾向、憂鬱、發展疾患、溝通疾患、焦慮疾患。
選擇性不語症的病因到目前未明,但普遍認為是多重病因,從先天氣質到創傷事件都可能跟此疾患有關;以家庭系統觀點來看是在家庭環境中過份壓抑兒童說話,也有一些是母親過度保護所造成;而行為學派認為不語行為是經過負向增強而學習得來的,是一種可以控制環境的習得行為。
在衡鑑上治療師要得到兒童的成長、疾病史,更要蒐集有關語言發展的資料,仔細瞭解在何種情況下兒童會沈默,而在何種情況下兒童會說話。兒童在家中使用的語言的情形應該也要被觀察。此外,臨床工作人員可直接觀察兒童的非語言行為,如兒童與遊戲材料的互動,同時也會對兒童與父母和治療師的互動進行評估。
二、治療策略
有很多不同理論導向的治療文獻都認為,治療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時,強迫他說話是沒有用的。目前的文獻或證據認為,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若超過十歲才接受治療其預後並不樂觀。大部分的治療性介入是一個漸進式與支持性的歷程,這個過程從非語言性逐漸轉到語言性。
在選擇性不語症的治療運用策略上,心理動力取向治療將焦點放在消除沈默行為的內心衝突,但治療的時間相當地長;家族治療取向者認為沈默的原因在於不當的家庭互動,並以沈默的形式表現在兒童身上,因而主張治療是以矯正這種不當的家庭互動為目的,但是在兒童不語症狀上改善的療效卻有限。
行為取向的治療著重於致力協助改善選擇性不語症兒童說話,常用的行為治療方式是行為塑造,逐步地增強鼓勵兒童說話,使兒童的溝通行為愈來愈接近說話。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能夠掌控自己不說話,所以要改變此觀點就要讓他們能掌控自己的說話。因此治療提供了機會讓兒童可以作局部的改變,讓兒童感覺掌控的感受以及對說話的控制。
而以學校本位的治療計劃可從以下著手,來有效協助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與青少年
選擇性不語症是一個很複雜的疾病,治療方式也很多。除了上述幾種心理社會治療之外,若症狀嚴重,常用的藥物治療是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藥物,有時可改善其社會焦慮,並使不語行為得以改善。選擇哪一種類的治療方法,則要考慮很多因素,包括兒童的年齡、發展的階段、沈默的程度、沈默所扮演的角色、家庭動力、先前的處理情形,以及父母的動機和合作的程度。不語行為持續愈久愈難治療,所以及早發現並由專業人員協助治療,是協助選擇性不語症的不二法門。